以 沫

Love Prevails
凹三:sharmily,冲呀:以沫

我们终会至于轮回暌阔,相逢一瞥然后擦肩而过——评《长冬如许》

能读到认真写下的评价是作为作者的幸运。其中的种种遗憾说得太好了,谢谢你喜欢这个故事 (*^▽^*) 

CyranCerulean:

@以 沫 太太《长冬如许》的简评,内含许多因个人视角受限的浅薄理解,请包涵。


原本两年前这篇文章一开始连载的时候我就关注了第一次更新,那个时候由于在寄宿高中住校学业繁忙没能及时追更后来又看见一些读完的同好评论确实是好文章但是“非常虐”就一直暂且搁置着了,今天看到要出本的消息去下了单后跑回来一气呵成从头看完,事实证明好文章就在那里,共鸣和感动虽迟但到。


「苏联援华工程师×俄语翻译家」的人物设定以及故事环境背景,再加上伊万和王耀特殊的“同性”身份,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不得善果”的结局了,全篇看下来我感受到的最大两个字大概就是“遗憾”,伊万和耀对彼此爱情的遗憾,伊万对娜塔莎、王耀对父母亲情的遗憾,伊万误会了王耀一生最后尽释前尘却已经天人永隔的遗憾,王耀受尽了一生屈辱折磨临了终了却还是独自怀着对年少那份纯真又鲜活的感情的祝福逝去的遗憾,人渺小到在历史车辙和命运棋盘面前不能自决的遗憾,人心的坚守抵不过时移世易岁月年轮的遗憾。


不管是不是露中同人,这段历史在许多文艺创作中也并不少见,《我的娜塔莎》和《爱情的边疆》这两部以影视剧也有着眼于此,讲的都是那个年代中发生在普通中苏人民身上的爱情。


作者对于人物的塑造特别鲜活,相关的很多历史知识背景也很丰富,写得非常专业真实。我特别喜欢伊万和王耀的人物刻画,有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强烈的赤诚之心和远大理想,英特纳雄耐尔主义,像王耀在最初对顶着“苏联专家”光环的伊万那种热烈的仰慕,“苏联专家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友人来帮助我们建设的”  ,像伊万在工作中高度的热忱和时时刻刻表露的信念,“我们还要一起把红旗插满全世界,解放所有无产阶级”  , 可是他们同时又是千万个普通人中的两个,分享着世人皆有的,平凡琐碎不起眼的情感,伊万会因为失恋于冬妮娅借酒浇愁,王耀会在对上级命令的服从和与朋友相处的忠诚之间痛苦两难,会为了对方做的一顿饭或者送的一直钢笔欢喜不已,会预见不到渺茫的未来在离别的车站落泪如雨,会因为不可抗力带来的误解产生深深的怨恨,会在长久的非人折辱中消磨掉最初的坚定忠贞。他们的感情,那么干净纯粹的感情,两个年轻人,会在一起谈论彻夜的马列主义,也会一起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像王蒙先生《青春万岁》里写的那样,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作者对整个故事的叙述也十分完美,语言非常流畅质朴,丝毫不拖泥带水。援华期间伊万和王耀相处的那段日子,两人之间每段细微又温暖的时光,夹杂着喜怒哀乐的种种回忆。后来中苏交恶伊万被召回苏联后直到最终所发生的故事,没有用一个全面展开的上帝视角而是分别从伊万、王春燕和王耀三人的视角叙述,以至于我在前一个环节因为某个角色的视角受限而对剧情或者人物产生某种评判或者被激起某种情感时下一幕又能给我兜头浇下一盘冷水。该详述的详述,有些部分却只像在陈述客观事实,像写文//革中王耀被批//斗还有劳//改的时候,这样客观冷静地陈述反倒更让人体味到那种凄惨悲哀。


结局多少有些意难平,病危的王耀没能见到伊万最后一面,伊万也带着王嘉龙告诉他的他直到现在才知道的王耀这么多年为了他所背负的痛苦,带着对王耀歉疚和悔憾离去。在历史,在时间,在国家,在利益面前,人的命运那么无常那么渺小。《爱情的边疆》里,文艺秋和维克多被迫分离了痛苦的大半辈子,可中途两人从广播中寻着彼此的声音兜兜转转相见,还育有一个女儿,最后维克多到底还能在病床前看艺秋最后一眼。可是露中当年那一次离别,一错过,就是永永远远的一辈子了,确实太过遗憾,像作者说的那样,他们之间隔了那么多年,逝去的那些冬天再也追不回了。


通篇读下来其实会触发的思考很多,或许由于题材本身的深刻性和一定的严肃性让人能够跳脱出普通的「同人文」视角来读这篇文章,碍于我水平有限,就不多谈了。总之这是篇非常好的文章,真的很感谢作者带来这篇《长冬如许》。




今天已去淘宝下单,非常期待拿到实体本子。







评论(3)

热度(103)

  1.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